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如下:
1、导向性原则:德育教育有方向。
2、疏导性原则:因势利导,讲明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尊重信任,严格要求。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结合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注重个别差异,采取不同措施。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7、长善救失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8、知行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家校联合。
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通过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而实现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将长期存在。
积极因素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因素,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消极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是反动势力,是破坏因素。
积极因素越多,消极因素越少,就越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不但互相对立和排斥,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在我们革命队伍中间,由于各种原因也会产生消极因素,这是积极因素向消极因素的转化。因此,不但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而且还要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