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疯顶病的发生条件主要与播种后至五叶期前的田间积水状况有关。此阶段田间积水是疯顶病发病的关键因素。在玉米发芽期,若田间遭遇淹水,特别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和发病。
春季降雨量较多或田块低洼,土壤含水量高时,疯顶病的发病情况会更为严重。同时,小麦与玉米的带状套种方式也有助于疯顶病的传播与扩散。玉米自交系与杂交种之间抗病性的差异明显,大面积种植感病杂交种是疯顶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疯顶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联。首先,田间积水是其发病的重要前提条件,尤其是在玉米播种后的早期阶段。发芽期的淹水环境为病原菌的侵入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次,春季的多雨和田块的低洼位置会加剧土壤的含水量,进一步促进疯顶病的发病。此外,小麦与玉米的套种方式也可能为病菌的传播提供路径,增加疯顶病的发病风险。
另外,玉米种群的遗传特性也影响着疯顶病的发生。自交系与杂交种之间的抗病性差异显著,大面积种植抗病性较弱的杂交种是疯顶病频发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种植决策上,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合理安排种植布局,避免过多种植感病杂交种,是有效防控疯顶病的重要措施。
扩展资料
玉米疯顶病主要危害玉米、高粱、谷子、水稻、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珍珠稷、甘蔗等作物以及多数禾草。中南北各玉米栽培地区都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