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科尔伯格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是指什么

admin

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理论包括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总共六个阶段。这三个水平分别是:

1. **前习俗水平**:

- **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主要基于避免惩罚和获得奖励。他们认为遵守规则是为了避免受到惩罚,不考虑规则背后的道德原则。

- **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个体在这个阶段根据行为带来的好处和自身的利益来判断对错。他们的道德观念是基于自我利益和相互交换的原则。

2. **习俗水平**:

- **好孩子定向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儿童开始关注社会期望和对他们的看法。他们按照社会规范和期望来判断行为,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尊重法律和权威,认为维护社会秩序是至关重要的。他们认为遵守法律和维护社会结构是每个人的责任。

3. **后习俗水平**:

-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个体认识到法律和社会规范是可以通过共同协商来改变和完善的。他们认为道德和法律是基于社会契约,并且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化。

- **普遍的伦理原则的定向阶段**(良心道德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超越了法律和社会规范,基于更广泛的伦理原则和普遍的人类价值。他们认为某些道德原则是普遍适用的,即使没有法律强制,也应该遵守。

科尔伯格使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其中,汉斯偷药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询问儿童汉斯是否应该偷药,研究者可以了解儿童在不同道德发展阶段的判断和理由。这些阶段不是孤立的,个体可能会在不同情境下展现出不同阶段的特征。随着个体的发展,他们可能在不同阶段之间跃迁,最终达到更高级的道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