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现象特征的反映。由于客观现象的复杂性,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采集数据,从而得到不同类型的数据。这些数据类型是统计考试的重要内容。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一、变量与数据
变量,也称为变数,是指没有固定值的数,其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即数据。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变量的具体表现。
二、数据类型
(一)定性变量(数据)与定量变量(数据)
1. 定性变量:这类变量反映如“职业”、“教育程度”等现象的属性特点,不能说明具体量的大小和差异。
- 分类变量:这类变量没有量的特征,只有分类特征。例如,“性别”就是一个分类变量。
- 顺序变量:如果类别具有一定的顺序,如“教育程度”,这样的变量称为顺序变量,相应的观察结果就是顺序数据。
2. 数值(定量)变量:这类变量反映如“天气温度”、“月收入”等可以用数值表示其观察结果,并且这些数值具有明确的数值含义。这类变量称为定量变量,也称数值变量,其观察结果称为定量数据。
(二)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按获取数据的方法不同,数据可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1. 观测数据:这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实地观测所取得的数据,在数据取得的过程中一般没有人为的控制和条件约束。在社会经济问题研究中,观测是取得数据最主要的方法。
2. 实验数据:这通常是在科学实验环境下取得的数据。在实验中,实验环境是受到严格控制的,数据的产生一定是某一约束条件下的结果。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实验方法应用非常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