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肾管原基

admin

后肾管

后肾管是环节动物等真体腔动物的排泄器官。后肾管较原肾管高级。

后肾管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后肾管除排泄体腔中的代谢产物外,因肾管上密布微血管,故也可排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多余水分。

后肾管系统比较费事,但是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额外的系统就可以将一切在血液中的废物和有毒物质会排出体外。

首页 | 主题 | 图库 | 知道 | 文摘 | 协同创作 | 综合参考

开放、中立,源自维基百科

个人工具登录/创建账户

后肾管

后肾管是环节动物等真体腔动物的排泄器官。后肾管较原肾管高级。

相对于原肾管的特征

后肾管是中胚层来源,体腔上皮向外突出形成。而原肾管则是由外胚层陷入体内形成的。

后肾管两端开口,一端是漏斗状的收集结构,另一端通往体外,但一些蚯蚓的后肾管开口于消化道。而原肾管是一端由焰细胞封闭的盲管。

后肾管是由上皮细胞围成的。而原肾管是胞内管。

后肾管收集液体,而原肾管是利用渗透作用集得液体,效率低。

后肾管开始从血液中接受代谢废物,使进入管内的体腔液代谢废物浓度大大升高,加之重吸收作用的出现,肾管中的液体与体腔液很不相同,就此可称为尿。

原理

原尿是血液在体腔通过压力过滤作用形成的。在此特化的体腔上皮细胞-足细胞(podocytes)外基(ECM)质成为超过滤的场所。ECM的孔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蛋白质和细胞则会留在血液中。 原尿会在后肾管肾口(Nephrostom)(纤毛漏斗)被收集,之后小管上皮主动重吸收一切有用的物质。之后这种终尿会经肾孔Nephropore排出体外。

后肾管系统比较费事,但是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额外的系统就可以将一切在血液中的废物和有毒物质会排出体外。

原肾管

原肾管是很多两侧对称的无脊椎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纽形动物、内肛亚门苔藓动物)的主要排泄器官,成对出现。它是只有一端开口的盲管,通常有很多分支,遍布生物体内各处,收集废液。原肾管由胚胎的外胚层内陷形成。而且是细胞内管。一部分无脊椎动物(如涡虫)所具有的原始排泄器官。焰细胞是它的基本单位,它是一个中空的细胞,内有一束纤毛,经常均匀不断地摆动,通过细胞膜的渗透而收集体中多余水分、液体、废物,把它们送到收集管,再送到较大的排泄管、最后由排泄孔排出体外。

原肾管见于扁形动物、袋形动物以及原始的环节动物。原肾管是一条细长的导管,起始端由管细胞或火焰细胞所组成。细胞形成的腔内,只有一条纤毛的细胞叫管细胞;腔内具有多条纤毛,呈火焰状的叫火焰细胞(图2)。原肾管经有收缩作用的尿囊和外界相通。

对原肾管的功能还不清楚。一般认为原肾管具有超滤作用。电镜的观察表明,在涡虫原肾管火焰细胞的胞壁上有一些宽35纳米的缝隙,缝上有细丝横过,推想这些结构,可能起阻挡大分子蛋白进入原肾管内的作用,而让水和盐类自由进入管内。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火焰细胞上的纤毛作整束的活动。可能由于纤毛的运动,一方面促使管内的尿液前进,另一方面形成负压实现过滤作用。晶囊轮虫体液的渗透浓度为80毫摩尔/升,而排出尿液的渗透浓度为42毫摩尔/升,比体液的低。说明原肾管对盐类可能有重吸收作用。如果将该虫放入蒸馏水,排出的尿液变得更稀,说明原肾管是参与渗透调节的。

后肾管 多数环节动物的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后肾管的起始端和体腔相通。其管口是一种带纤毛的结构。后肾管分细段、中段和粗段,粗段通过尿囊开口于体外。后肾管的周围有丰富的血管。后肾管结构的复杂性和动物生活的环境有关。生活在淡水或陆地的环节动物的后肾管长,功能分化明显;海生的,后肾管短,分化不明显。

后肾管口上的纤毛运动促使体腔液流入后肾管。细段内的纤毛推动尿液在管内流动。在蚯蚓,用微穿刺取样分析法的研究表明,后肾管的细段具有分泌尿酸、尿素和氨的作用,而粗段对水、K+、Na+、Cl-和少量蛋白质有重吸收作用。体腔液经肾管后变成了尿。尿的主要成分是氨、尿素与尿酸。蚯蚓在一般情况下排出低渗的尿,如果把它放在高渗的介质中,排出尿的渗透浓度就增高。说明后肾系统除排除代谢的废物外,对机体的渗透压调节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