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棉花糖实验”被证实有谬,这个实验真正的意义有哪些

admin

“棉花糖实验”是斯坦福大学沃尔特·米歇尔博士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儿园进行的有关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学经典实验。

在这些实验中,小孩子可以选择一样奖励(有时是棉花糖,也可以是饼干、巧克力等等),或者选择等待一段时间直到实验者返回房间(通常为15分钟),得到相同的两个奖励。

在后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能为偏爱的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如更好的SAT成绩、教育成就、身体质量指数,以及其他指标。

然而现在有疑问提出,自制力,而非战略策划能力,是否是影响行为的因素之一。可是没吃掉奖励的人,通常都比吃掉的成功,因为他们都能克制自己,因此自制能力很强。

米歇尔最初实验的原型是在一个叫特立尼达的小岛上,他注意到生活在这个岛上的不同族裔彼此拥有对比鲜明的行为模式,尤其在鲁莽,自制,以及获得快乐的能力上。

在这个小实验中(样本总量N=53),当地的一个学校里一些7-9岁的孩子(35个非裔,18个印第安裔),这些孩子可以选择立刻得到一颗糖果或者一周后得到10颗糖果。

米歇尔记录到族裔间和年龄间的显著行为差异,而社会经济差异因素在该实验中则未显示出显著影响。

非裔的孩子通常没有父亲(而在印第安裔中很少发生),这一变量显示出与延迟满足强烈的相关性;来自完整家庭的孩子通常表现出更强的延迟能力。

后来米歇尔先后把六百多名幼儿园斯坦福大学附属托儿所进行了这个实验,试验结果显示只有30%的孩子坚持了15分钟。

这一系列的棉花糖实验,在结论上突破了以往诸多的观点,同时也让人真正了解到,为何家境清寒的小朋友比较无法在第一时间忍住不吃,毕竟,在他们的世界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像是今天可以吃面包,但不代表明天也会有,很多时候他们的爸妈都会承诺要带更多好吃的东西回家,但实际上却常因经济上的困难而食言,因此,等待对这些孩子来说太过于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