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塔分成43段修建
最难一段耗时两月
千厮门大桥主塔是天梭型,看起来漂亮,施工起来却十分复杂。
施工方介绍,由于是异形主塔,中、下塔柱都是弧型的,每一个节段的线型都在变化。所以,在修建时主塔里埋有许多应变片,相当于感应器,用来掌握塔柱应力水平。另外还要对主塔进行全时段监测,保证整个桥塔的线型水平达到要求。
修建时,主塔分成43段,每一段大小、截面都不一样,所以每一段都要细心打磨。如果是直线型桥塔,修建一段最快只需5天半,而这种曲线型桥塔,修建一段最快花了7天,最难的一段花了整整两个月。
洪崖洞桥头有大石
近两个月才锯下来
“为搬走洪崖洞旁边的一块大石头,我们花了近两个月。”施工方介绍。
原来,在进行洪崖洞桥头的桥台基口开挖时,遇到一个难题-开挖点是在洪崖洞的崖壁上,上面有一块长宽约4米的岩石。这块岩石下方就是洪崖洞的一条人行通道,游客众多,建筑密集,对施工安全要求特别高。平常采用的爆破法,在这里不敢轻易使用。
怎样才能把岩石弄走?经过多次论证,最后采用了一个笨办法-先把石头上方和下方做周密防护,再用圆盘锯一片一片把石头锯下来。这样,每次锯掉二三十厘米,花了近两个月才把大石头全部移除。
为避洪崖洞化粪池
搭建复杂异形支架
修建大桥要搭施工支架,千厮门大桥渝中一侧正好在洪崖洞,为了不影响周围建筑,渝中一侧的支架搭建是罕见的复杂异形支架。“这种支架不仅花费的搭建时间比正常时间多1倍以上,施工难度及风险也大大增加了。”施工方说。
在搭建支架前,施工方彻底了解地下的各类市政管网、交通电信管线等,发现原本准备搭建支架的位置是洪崖洞的一个化粪池,如果搭在上面,既危险,又影响居民日常生活。最后,技术方案经过三次计算、修改,终于选定了另一处位置,刚好避开化粪池。最后搭起来的支架,离洪崖洞最近的建筑仅3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