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流行性乙型脑炎疾病分类

admin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几种类型:

1. 轻型病例:患者神志清醒,但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嗜睡,罕见抽搐(极少数儿童因高热会出现惊厥)。体温通常在38~39℃范围内,病程一般在一星期内,诊断主要依赖脑脊液和血清学检查。

2. 普通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可能消失,可有短暂抽搐。体温一般维持在40℃左右,病程大约为10天,康复后一般无后遗症。

3. 重型:病情较为严重,体温持续在40℃以上,患者陷入昏迷,且出现反复或持续性抽搐。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则先减弱后增强,出现病理性反射。可能伴有定位症状和体征,可能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病程通常超过两周,恢复期可能有精神异常和瘫痪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后遗症。

4. 暴发型:最为危险,体温快速升高,高热或过高热,伴随着强烈且反复的抽搐。患者在1~2日内会陷入深昏迷,出现脑疝和中枢性呼吸衰竭。如果不及时救治,患者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通常会有严重的后遗症。

值得注意的是,乙型脑炎临床表现以轻型和普通型最为常见,约占总病例数的2/3。在疾病初期,重型病例较多,但随着病情发展,轻型病例逐渐增多。

扩展资料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以下简称乙脑) 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全国曾发生大流行,70年代以后随着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近几年全国乙脑报告病例数每年在5000~10000例之间,但局部地区时有暴发或流行。而全世界病例数每年高达50000例,死亡数150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