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学校雅称有哪几种

admin

教育场所在中国历史悠久,各有雅称。首先提到的是“庠序”,在殷商时代,人们上学的地方被称作“庠”,《孟子》记载了以庠序之教,强调孝悌之义。周代时称为“序”,后人沿用“庠序”作为学校的代称。

接着是“左学”,相传为殷代的小学,西周时为国学之一种。有说法认为左学与右学都是太学,共处城郊,但有东、西之分。

“辟雍”是周天子设立的大学,校址圆形,周围有水池,前门外有便桥。东汉以后,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多用于乡饮、大射或祭祀。

“成均”为远古尧舜时的学校,出现于氏族公社后期,社会生活复杂化,除家庭生活、生产劳动和军事行动外,还增加了祭祀、庆典等集体活动。

“太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机构与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时代设太学或国子监,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生员被称为“太学生”或“国子生”。

“国子监”是汉魏时代设立的太学,西晋改为“国子学”,隋朝时更名“国子监”。自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均为最高学府兼最高教育行政机构。

“书院”则在唐宋至明清时代出现,多为私人建立,旨在聚徒讲学、研究学问。宋代有四大书院,明代时著名的东林书院培养了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