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量清单编制主体与责任归属:
对于采用普通清单计价模式的工程项目,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主体通常是招标方或招标方聘请的专业咨询公司。尽管编制方可能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最终质量责任仍然落在招标方身上。如果在清单中出现漏项、少算或多算的情况,结算环节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这里强调的是清单计价的“量价分离”原则,即“量”与“价”的责任主体不同,这反映了编制与审核的分担。对于那些试图在结算阶段将招标阶段错误转嫁的“法盲”,此原则如同明镜,清晰照出他们的无知。
在EPC项目管理模式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主体为投标方。遵循“清单计价,谁编制清单工程量谁负责”的原则,投标方需对编制的工程量清单承担全部责任。结算时若发现清单中存在丢项、漏项或工程量的不准确,不予调整。这种模式实质上是总价包干的结算方式。在家庭装修等工程中,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往往由装修公司主导。
若上述解释仍有疑惑,建议进一步阅读《跳出造价做造价》和《深入造价做造价》两本书,以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