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酒的活动有哪些

admin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除信奉伊斯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外,其他民族都是饮酒的。与酒有关的活动主要集中在礼仪、节日、婚丧嫁娶以及各种风俗习惯的庆典活动中,其表现形式就是酒宴,酒会和酒礼,如:

一, 礼仪活动,通过酒礼(酒行为中的礼节)表达主人和客人之间的礼仪。历代都设有酒官来主持这些官方的礼仪活动。至于文人雅士由于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不同,他们饮酒的对象是“高雅、豪侠、直率、忘机、知己、故交、玉人、可儿”,饮酒的地点是“花下、竹林、高阁、画舫、幽馆、曲涧、平畴、荷亭”,饮酒的季节是“春郊、花时、清秋、新绿、雨霁、新月、晚凉”。在这里,酒被诗化、雅化了。

二,重大的节日活动。

1,如春节喝年酒,“岁朝(大年初一)晨起,长幼悉正衣冠,以此拜贺。先饮椒柏酒,再饮屠苏酒,寓意吉祥、康宁、长寿”,有诗为证:“正朝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吐随铭主,椒花逐颂来”。所谓椒柏酒,用花椒、柏叶浸泡而成。屠苏酒,是一种阔叶草浸制的酒(现在没有了)。宋王安石在《元旦》诗中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古人饮酒总是按年龄高低为次序,唯独春节饮屠苏酒相反,由老者向年幼者敬酒,从年龄最小的开始。因为“小者得岁,故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是说幼者岁月正长,受“得岁”之贺;老者去日苦多,度岁亦即失岁而后饮。

2,中和节(农历二月一日)祭祀土神,祈求丰收,有饮中和酒、宜春酒的习俗,据说可以医治耳疾,又称之为“治聋酒”。

3,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节日(将古代的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扫墓、踏青、寒食(不烧火煮饭吃凉食,喝酒)。

4,端午节,又名端阳节、端五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节。时值农历五月初五日,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主要是为了辟邪、除恶、解毒,有饮菖蒲酒、雄黄酒的习俗(雄黄有毒,现代人不喝了),同时还有为了壮阳增寿而饮蟾蜍酒和镇静安眠而饮夜合欢花酒的习俗。

5,,中秋节,又曰团圆节,无论家人团聚还是挚友相会,都离不开赏月饮酒,“举杯放歌邀明月,把酒言欢共团圆”(称月饮)。到了清代,中秋节以饮桂花酒为习俗。

6,重阳节(又称茱萸节、重九节,时在九月初九)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始于汉朝。《续齐谐记》中记载,汉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令家人作绢囊,盛茱萸,悬臂,登高山,饮菊花酒,祸乃可消。景率家人登,夕还,鸡犬皆死。房曰:“此可以代人”。自此,历代人逢重九就要登高、赏菊、喝酒,延续至今不衰。

三,民俗活动。

结婚,叫喝喜酒。给老人祝寿,叫祝寿酒。生了孩子,喝满月酒或百日酒。若算命先生说孩子命中有克星,很难养活,就要把孩子送到附近的寺庙里去作寄名和尚或者寄名道士,拜见法师之后,回到家中就要举行隆重的寄名仪式,大办酒宴,祭祀神祖,邀请亲朋好友同饮一番。

此外,农村盖房子,上梁这天要办上梁酒;完工时要办竣工酒。搬入新房子,要办搬家酒。商店开业,要办开业酒。有朋友自远方来,要办接风酒,壮行酒……

在中国百姓的许多活动中,几乎都要借助酒兴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