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行为是否夹杂的一个方法,是看自己实际上做的事情与最初的目标愿望是否一致。比如最初的目标愿望是为了求生极乐世界,可是做的念佛也好诵经也好施食也好实际上的目标愿望又是为了求人天福报或者要开悟什么的,那么就属于夹杂。
二、
1.念佛确实包揽万行统摄诸法,但是这是从理、性德、如来果地的角度上说的,因为从这个角度上看十方三世一切色相千差万别,但皆是:有即非有、唯是一心、绝待圆融、平等无碍的。也就是说如来果地上圣贤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因地凡夫虽然努力修持为了这个目标,但是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仍然是处处障碍差别的。你不能说念佛包揽万行,那我自己饭也不吃了水也不喝了衣服也不穿了,天天念佛就好了;同样也不能因为自己处处障碍差别,就否认念佛包揽万行统摄诸法。施食等等修行也是一样,与念佛的关系是非一非异的,譬如镜中相,镜子里面的影像虽然千差万别,本质上都是以同一镜子为体的,这是非异。虽然非异,但是不能否认它们的千差万别,这是非一。
2.施食的目的并不是讲我给多少鬼道众生布施了结缘了,就能有多少功德多少福报。要明白所有的布施它不单纯是为了获得福报而做的,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布施的目的是针对我们内心的悭贪,消除了悭贪才能获得内心的一份平静安宁,而念佛从这个目的来说同样也是可以达到,而且从阿弥陀佛那里获得的福慧是无量无边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施食可以用念佛代替。
三、烧纸钱就要看你是为什么而烧了,因为迷信而烧就不对,以及烧纸钱的时候有没有觉照到,所烧的纸钱及行为是生灭无常的,以及能烧纸钱能行为的“我”也是生灭无常的呢?佛教的所有的修行都是要求自己内在的觉悟,欲望的止息,痛苦的消除。很简单很真实的当下受用当下解脱,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怪里怪气的要求禁忌,那些都不是真正的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