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质量成本涵盖了企业在保证和提升产品质量过程中所支付的所有费用,以及因质量问题所导致的损失费用。具体可分为四类:
1、预防成本,它涉及试图防止不良产品或服务产生的成本。这包括计划与管理系统、人员培训、品质控制过程,以及对设计和生产阶段的关注,以减少不良品的发生。预防成本通常在生产前发生,这类成本的投入往往能降低故障成本。例如,质量计划工作费用、质量教育培训费用、新产品评审费用、工序控制费用、质量改进措施费用、质量审核费用、质量管理活动费用、质量奖励费、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资及其附加费等。
2、鉴定成本,它是指用于检查和评估材料、半成品或成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标准的费用。企业通过这些成本的支出,希望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及早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避免进一步的损失。显然,此类成本的投入也能减少故障成本。鉴定成本主要包括:进货检验费用、工序检验费用、成品检验费用、质量审核费用、保持检验和试验设备精确性的费用、试验和检验损耗费用、存货复试复验费用、质量分级费用、检验仪器折旧费以及计量工具购置费等。
3、内部故障成本,又称内部损失成本,指产品在出厂前因品质缺陷而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处理这些问题所发生的费用。这类成本与企业的废品率密切相关。内部故障成本包括:废品损失费用、返修损失费用和复试复验费用、停工损失费用、处理质量缺陷费用、减产损失及产品降级损失费用等。
4、外部损失成本,又称外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售出后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所有损失和费用。这种质量问题是在交付给客户后发生的。外部损失成本包括:质量异议赔偿、产品折价损失等。具体涉及:申诉受理费用、保修费用、退换产品的损失费用、折旧损失费用和产品责任损失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