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人都是要死的的创作背景

admin

福斯卡这个人物自然是虚构的,然而他参与的历史是实有其事的,他的感情又是一个普通人的感情。这部体裁别致,并不违反现实主义的小说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又出于什么原因要这样写?我们知道在法国现代文学史上,波伏瓦的名字与萨特的名字几乎不可分离。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波伏瓦是存在主义文学流派的主将。两人共同生活,各自写作,为传播自己的信念奋斗一生。

四十年代初,萨特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胡塞尔学说影响下,在法国提出了自己的存在主义哲学。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萨特的存在主义在西欧各国风靡一时。也在这个时期,它又遭到各方面的激烈攻击和批评。人们责备存在主义强调人类处境的阴暗面,热衷于描绘消极的事物,不信任人性的善良,否认人心向上的欲望,因而说存在主义是一种虚无主义哲学。为了回答这些责难,萨特一九四五年先在演讲台上宣讲,一九四六年再在刊物上发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在萨特一文发表的同一年,波伏瓦的小说《人都是要死的》也出版了。对两部作品对照之后,不难看出这位女作家的用意。波伏瓦在欧美两洲历史中选择了这些事件,用一个悲剧性的神奇人物贯穿古今,亲身参与和冷眼旁观,无疑是以小说的形式来阐明同样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说,萨特凭说理,波伏瓦借形象,共同参加了当时文坛和哲学界的一场论战。《人都是要死的》是《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艺术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