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星方便,人们按空中恒星的自然分布划成的若干区域。大小不一。每个区域叫做一个星座。用线条连接同一星座内的亮星,形成各种图形,根据其形状,分别以近似的动物、器物。
星座在天文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占星术也假借黄道12星座的形象,但天文学家都把占星术视为没有使用真正科学方法的伪科学。
天文学上: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公布国际通用的88个星座方案。同时规定以1875年的春分点和赤道为基准。根据88个星座在天球上的不同位置和恒星出没的情况,又划成五大区域,即北天拱极星座(5个)、北天星座(40~90°,19个)、黄道十二星座(天球上黄道附近的12个星座)、赤道带星座(10个)、南天星座(-30~-90°,42个)。
占星学上有中西方之分:
中国人说三垣28宿,把天上星座分成三大块28类,而不是只有西方的12星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紫微垣。中国的观星术,现在统称紫微星座,与西方的十二星座相区别。紫微星座共有十四主星,分别是紫微、天机、太阳、武曲、天同、廉贞、天府、太阴、贪狼、巨门、天相、天梁、七煞、破军。可按易经分为阴阳两性,对应人的个性为四大类,开创型、领导型、支援型、合[1]作型。
古代巴比伦人继续将天空分为许多区域,提出新的星座。所谓的黄道12星座等总共有20个以上的星座名称,在那个时候早已经诞生。不过那时星座的用处不多,被发现和命名的更少。黄道带上的12星座初开始只是用来计量时间的,而不像现在用来代表人的性格。如今大部分人所说的星座是占星学的十二星座,他们认为星座与人本身的性格,健康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