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滞物料,顾名思义,即长时间在库而未流动的物料。标准虽不一,但通常指超过一定时间未能消耗的库存。物料的定义与不同行业和企业特点密切相关,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Pipeline(管道库存):7天内能消耗的正常库存;
- Overage(超量库存):7-90天可消耗的库存;
- Excess(过剩库存):90-180天内可能消耗的库存;
- Suplurs(剩余库存):180-365天内预期消耗的库存;
- Zero(零库存):超过365天未消耗的库存。
市场预测失误、订单取消、设计错误、物料计划不当等是产生呆滞物料的主要原因。处理策略包括工艺更改、订单变更、客户退货及采购宽量的管理,需依据具体情况采取拆用、修改再用、协调退换、转让或作为废品处理的措施。
预防呆滞物料的关键在于各部门的紧密协作。销售部门应确保销售计划稳定,减少订单变更,把握客户需求;产品部门加强设计能力,减少设计错误,采用标准化设计,降低呆料风险;计划与生产部门需加强协调,生产计划准确,生产线管理完善,避免旧材料成呆料;货仓与物控部门强化材料计划和仓储管理,减少库存过多;采购部门减少不当请购,提高供应商管理;检验部门确保物料质量,减少不良物料入库。
处理呆滞物料不仅能有效控制成本,还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仓库空间和资金的浪费。及时和系统性的管理策略,结合各部门的紧密合作,是解决呆滞物料问题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