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审计知识点(1)

admin

审计,作为经济活动的监督与评价,其核心在于对经济活动和事项的认定与评价,以确保其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审计的要素包括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结果与审计流程。审计主体,即具备专业知识、技能与经验,能够独立公正发表意见的独立人员;审计客体,指经济活动和事项的认定,包括管理层对自身经济活动和事项的陈述认定。审计目标旨在确定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并通过审查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发表审计意见。审计证据要求充分且适当,审计结果则传递给预期使用者,如政府、管理层、股东及债权人。审计流程系统化,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与有效。

审计分类主要分为按照审计主体和审计内容的不同。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包括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独立审计,由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执行,关注财务报表的合规性与公允性;内部审计,由组织内部的审计机构执行,旨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国家审计,由国家审计机关执行,关注财政、财务支出的合法性与效益性。按照审计内容分类,分为财务报表审计、合规性审计等,其中财务报表审计旨在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编制是否符合特定标准,合规性审计则关注业务执行过程中是否遵循特定的法律、法规与规则。审计的技术方法分类包括账表导向审计、内部控制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分别侧重于详细检查、内部控制评估与风险识别。

审计发展的动因与历程,其根本动因源于审计委托人对审计单位的信任缺失。具体假说包括监督假说、信息假说与保险假说。监督假说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提供对受托人的监督;信息假说关注审计降低信息风险,缓解信息不对称;保险假说为投资者资金提供保障。审计经历了从16世纪的起源,到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查错揭弊阶段,20世纪初至30年代初的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至今的财务报表审计阶段的发展。我国审计发展经历了起步、探索与国际趋同和快速发展的阶段。

审计业务根据保证程度和独立性要求,可以分为鉴证业务和相关业务。鉴证业务包括审计业务、审阅业务及其他鉴证业务,相关服务则涵盖执行商定程序、代编财务信息、税务服务及管理咨询服务。鉴证业务的分类依据其获取方式和保证程度,分为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以及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和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审计的局限性在于证据获取的限制、判断过程的主观性及成本与时间的考虑。

综上所述,审计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其目标在于确保经济活动与事项的合规性、公允性与效益性,通过专业的审计主体,利用恰当的审计方法,对审计结果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与报告。审计不仅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监督与评价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信息透明与决策的可靠性,是现代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