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成立“鸡西煤校附小”(戴帽),招收两个初中班,校址在文化路中段西山山顶(现“西山小学”旧址),校舍只有一栋年久失修的平房,教学设备极其简陋。教师7人,学生48人。
1961年——1965年,学校每年递增两个初中班,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教师队伍也随之扩大。
1965年,中、小学分办,中学校址搬迁到红旗路中段“人”字房(现树梁中学校址),学校更名为“西山中学”。三个月后鸡西煤校与阜新煤校合并,学校直属矿务局,更名为“矿中”。
1967年,供应处工宣队先后三批进入学校。
1969年,学校更名为“鸡西矿务局中学”。
1972年,因人字房拆建,校址借迁至鸡西卫校二号楼(带地下室),校址在文化路中段南侧。在全国“企业办学,所有中小学下放到工厂”的精神指引下,学校归属矿务局机电厂,更名为“鸡西矿务局机电厂中学”,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同年学校建立校办工厂。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高考获得全市第一名。
1979年,学校搬迁到现址(现和平大街南段),直属鸡西矿务局,复名为“鸡西矿务局中学”,并被省教委、省政府命名为“黑龙江省首批重点中学”。学校由科级单位升为处级单位,实行党支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1986年,鸡西矿务局对直属学校排名,学校更名为“鸡西矿务局第一中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党组织保证监督。改教研组建制为学年部建制,学年主任由科级干部兼任。
1987年,学校与北京八中缔结为“姐妹校”。 1994年,成立鸡西矿务局第三中学。
1998年,高中招生首次突破千人大关。
1999年,合并鸡西矿务局第三中学,成立初中部,扩大了办学规模,成为集初、高中为一体的省重点中学。
2002年,学校更名为“鸡西矿业集团第一中学”。 2005年1月1日,学校正式从企业拨离出来,划归政府管理,成为鸡西教育局直属学校。
2005年2月22日,经鸡西市政府和市教育局批准,“鸡西矿业集团第一中学”正式更名为“鸡西实验中学”。
2005年3月18日上午,学校举行揭牌仪式。
2005年12月,被黑龙江省教育厅评为“黑龙江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2010年,举行建校50周年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