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规定: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
乐,理解多于文化,完善评价机构。我围绕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创设的音乐
课堂,发生了质的改变。
一、
从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入手,引领学生步入音乐世界的大门
有句话叫“三句不离本行!”与同行们在一起,经常会谈到的一个话
题就是:你们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得到的回答基本上都一致,他们
都喜欢流行歌曲。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培
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音乐上来,从而
使他们产生自己的想法,才能创新。既然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我们可以从
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入手,引领学生步入音乐世界的大门。逐步培养学生
能听音乐的耳朵,能唱歌的嗓子,能演奏的双手,能回忆音乐的头脑,能
随音乐律动而表达情感的身躯真是一举多得!
也许有些音乐教师在音乐院校学习时并没有系统地了解过流行音乐,
甚至对流行音乐还抱有偏见。我国流行音乐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
一种真正属于大众的音乐。经过了它的萌芽、发展、旺盛三个时期。我们
的学生正生长在我国流行音乐的旺盛时期,他们随处都可以听到流行音乐,
他们所熟悉的流行音乐比某些音乐老师还多。早在萌芽时期人们就意识到:
没有流行音乐教育就没有流行音乐的未来。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到现在,已
取得丰硕成果。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一起
研究他们喜欢的流行音乐,引领学生步入音乐世界的大门,还可以补充我
们音乐老师在流行音乐知识方面的不足,这真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二、
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快
乐。
新课程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且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
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我们可以通过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
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为了达
到这个目的,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
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
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如:节日、
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如:广告、健身、舞蹈、医疗
等)、背景音乐(如:休闲、餐饮、影视等)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每年的春节晚会,均有很多优秀的歌舞节目,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根
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加这些节目欣赏,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
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如我在《梅花三弄》一课就插入了
2006
年春节晚会
中的舞蹈《松竹梅》中表现“梅花”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和学生一起讨论
今年的流行歌曲时,我播放了
2006
年春节晚会中的歌曲《吉祥三宝》;又
如,我在设计《爱尔兰音乐——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这堂课时,从学生
熟悉的电影
《泰坦尼克号》
主题曲
《我心永恒》
引入,让学生听出“风笛”
这件伴奏乐器;在《广东民族民间音乐简介》中,我播放学生都熟悉的广
东儿歌引入教学,学生特别喜欢。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可从生活入手,寻找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音乐,激发他们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平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体现新课标“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的理念。 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音乐课堂教学在发生变化,不再是沉闷的,单调的,固定在教室内,以教师传授的单一模式,而是变得更加活跃、宽松,更加生活化。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快乐,这不仅仅是学生的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美好愿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对音乐的感情,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终生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最好体现。 三、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的培养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小孩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所应追求的目标。”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优秀,都希望自己时时受到表扬。 记得有个叫王建辉同学,平时上音乐课不专心听老师讲课,喜欢和旁边的同学小声讲话,一次,我知道他对“Bean”的歌曲别喜欢,于是课前特意安排了唱卡拉OK的环节,当同学们推荐他走上讲台后,他高歌了一曲《光辉岁月》,那真挚的感情感动了同班同学,同学们鼓以热烈的掌声,他自己也似乎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找到了成功的喜悦。从此以后的音乐课,他们班的同学们都会提前到达音乐室欣赏他们的“明星”歌唱,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个纪律差的学生,带动了全班同学
的学习积极性,又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实例。提交回答
总之,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的音乐教学,如果能从学生感兴趣
的地方入手,将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