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
一、财政政策目标应转变: 从调控和干预经济转变为托底和稳定社会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就是经济调控和干预。
经历了数次世界经济危机并深受其影响的中国经济,得益于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多方面宏观调控政策的及时干预,从经济周期的低谷中挺了过来,并保持了今其他国家羡慕的高速增长率。
二、财政政策指向应转变: 从有形的公共产品投资转向无形的公共服务提供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政策重心和关键任务可以分解为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的任务和目标可以简略概括大要“吃饭”二要“建设”,即政府财政支出主要保障政府机构运作所需的资金,同时要保障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建设。
而财政收入尤其是税收收入则是这种财政支出的保障。可以说,以往的财政政策指向或者是内容,针对的是有形的公共产品提供或投资,是符合我国前一发展阶段现实情况需要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须的资本与设施。
三、财政政策手段应转变: 从增收增支转变为控收控支
在宏观经济调节的经济思想上,我国可以说是主张政府扩张支出以刺激需求的凯恩斯主义的忠实拥者。从20世纪90年代使用财政政策干预经济以来,我国一直就以不同程度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所以我国财政政策手段的基调是政府增加支出以刺激经济。
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税收收入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通过税收政策人为或税制的自动稳定器自动地实现了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
虽说只有高增长的收入才能保障政府不断扩大的开支,但税收收入增长本身也起到了控制经济过度膨胀的作用,因此我国财政政策手段也可以称为增收。综合来看”新常态”之前的财政政策手段可以归纳为增收增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