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给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带来了巨大挑战,加剧了中国外贸发展外部环境的恶化。中国企业遭受了频繁的贸易限制,蒙受了巨额损失。
随着中国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中国企业频繁受到反倾销、反补贴、各种保障措施以及技术、环境、劳工等贸易壁垒的限制。1995年至2005年间,WTO成员向中国发起的贸易调查达到716件。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每年涉案损失高达300-400亿美元。
发达国家倾向于使用技术壁垒,如美国对中国的知识产权调查。发展中国家则主要采用反倾销等传统手段。印度、阿根廷、南非、土耳其等国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数增长迅速。贸易摩擦频发不仅使企业蒙受损失,还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不利于中国出口的可持续增长。
贸易摩擦加剧导致中国外部经济风险向宏观层面渗透。中美贸易的巨额顺差影响中美政治经济关系,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向人民币汇率、对华投资、技术出口等领域施压。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限制引发当地企业与中国厂商的矛盾,形成了针对中国产品的“民间壁垒”。中日“政冷”对两国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加大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难度。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不利于中国外贸的长期、稳定发展,增加了中国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国应加快外贸发展战略的调整。建立管理贸易政策体系,通过法制化的政策手段管理对外贸易,并通过国际经济合作协调各国政策,增强国家在国际谈判中的博弈力量,维护、提高本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从重视开拓国际市场转为内外需共同拓展,从追求贸易顺差转为实现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同时,运用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协调利益关系,努力化解外部矛盾和冲突,为外经贸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扩展资料
New Trade Protectionism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