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教材

admin

教材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基石,更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提升智力与道德素养的重要工具。然而,教材并非唯一的教学标准。教师应通过正确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进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开放式教学中,教材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它们不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而应被视为可变、发展的和开放的资源。教师应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思想,将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信息源,而不仅仅是唯一依据。

正确理解教材意味着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的结构和意图。首先,理清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其次,掌握单元内部结构,理解单元的基本要求及其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再次,揣摩编者的编写意图,忠实、尊重并创新教材。最后,确定本课的训练重点。

准确把握教材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标志。教师应通过课前研讨来实现这一目标。备教材时,要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找到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掌握单元内部结构,明确单元基本要求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揣摩编者意图,忠实、尊重并创新教材;确定本课训练重点。备学生时,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困惑,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教材,站在先学的立场分析困惑。备学法时,要设计教学流程,重视自学文本、师生交流、质疑答疑和专题训练四个环节;统一制定学法指导;选定练习内容形式。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教师应多角度钻研教材,将其从“复制者”转变为“创造者”。避免照本宣科和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自由发展。教师应重视教材的现实性和实用性,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突出教材的整体性,并关注其人文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必须全面理解教材,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重点和难点,以此为基础备课,弄清楚各单元教学的重点和目标,明确一个知识点与几个单元之间的上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