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运行机制

admin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不同于社区性大学,也不同于一般的以教学为主的大学,后者担负着实现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重担,其重要性同样与日俱增。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有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观念和思路,以下几点是值得考虑的:1.要有树优势、争一流、创名牌的意识。不仅创名牌,更要珍惜名牌。要在学科建设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办出特色,创出优势;要通过学风建设树立起优良的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要通过校园建设建成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绿色大学。更要树立质量第一和创名牌、保名牌的办学意识。2.坚持吸引、汇集和孕育学术大师。要能吸引、汇集一批大师,形成一种环境和群体,同时还能够自身孕育一流大师。3.坚持选拔一流生源,不因各种暂时小利而降低标准。同时坚持一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数量比。4.重视学校的学术氛围、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培育。要培育浓厚、自由、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科学、民主、创新的大学精神。研究型大学的学术氛围要浓厚、自由,但浓厚、自由并不必然会带来百家争鸣。浓厚、自由的学术氛围是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百家争鸣还需要有高水平的不同学术流派、敢想敢说的精神和习惯,我们在这方面与美国的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研究型大学更要有独具特色、不随波逐流、要创造一种文化的精神。5.重视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是毋庸置疑的。6.重视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其个性的发展。

上面所说的是观念和思路,但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套与上述观念相适应、能够实现上述思路的大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相对于上面所讲的六点,以下几种机制是至关重要的:一是民主的决策机制;二是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能力和机制;三是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人才,即面向国际招揽人才的机制和校内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四是吸引和培养国外留学生的能力和机制;五是鼓励学术争鸣,激励创新的机制;六是鼓励基础研究和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七是以学生为本的服务型管理机制;八是本科生尽早参与科研的机制 。

总而言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有非同一般的、能够办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观念和思路,要有名副其实能够实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功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例如,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在致力于提高生师比,都在压缩管理人员的数量,从提高办学效益的角度这是必要的。美国大学的生师比大体上平均为15:1,我国2001年大约是16:1,其中地方所属大学平均16.1:1,教育部直属高校平均15.9:1,这说明两者的人均教学工作量几乎相同。但是教育部所属高校的科研工作量却是地方高校的10倍左右,考虑到研究生参与科研这一因素,也有数倍之差。这隐含着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这些学校的教学、科研和教师健康状况三者当中将会有一项受到影响,或者教学质量下降,或者科研水平不高,或者教师健康状况恶化。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始终应是如何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国家栋梁之才。在管理方面主要考虑能否提供高质量的管理和周到的服务,而不能单纯追求高生师比。正如甲级医院的医护人员与住院患者的比例一定高于一般医院,因为他要提供更周到、更优质的服务。再如关于本科生尽早参与科研的问题。本科教育是一所大学的基础,高质量的本科教育是一所大学良好声誉的基本保证。那么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是否也应当与一般大学的本科教育有所不同呢,回答是肯定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除了会受到更好的学术氛围、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熏陶,获得更多的高水平教师的授课,特别是高质量基础课以外,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也应有所不同,要更加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应当比较早地接触科研,因为他们可以有条件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