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班组长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

admin

班组长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 随着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组织在向扁平化、运行柔性化、联系网络化、形态虚拟化的方向发展,班组作为基础单元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如何提高班组长自身素质,加强其对班组的管理,确保企业决策的有效执行,实现效率和效益最大化,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一、班组长自身素质建设

班组长自身素质体现在思想品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

1. 思想品质

(1) 合格班组长必须将“德”置于首位,这包括较高的政治觉悟、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这样才能在班组工作中赢得威望,以德服人。

(2) 班组长应具备不断进取、勇于挑战的精神。成功的班组长通常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和尊重的需求,希望在工作中取得卓越成就。若班组长仅为了满足虚荣心、职业稳定或岗位津贴等基本需求,将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班组管理者。

(3) 班组长需具备较强的大局意识和开拓意识。在竞争激烈、信息快速变化的时代,班组长应站得高、看得远,以大局为重,全面准确理解上级管理者的期望和意图,积极引导全班员工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决策落地。

2. 业务素质

企业管理层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对管理技能主要有见识、人情和技术三类要求。对于班组长而言,技术能力所占权重最高。因此,班组长应熟练掌握本工种、本岗位的生产操作技能;精通本岗位、本工段、本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指标;熟悉本班组生产设备和工具的性能、构造以及维护保养知识,并能处理较复杂的故障;对生产中的紧急情况和技术质量问题,应具备果断的组织和处理能力,善于学习和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善于组织革新创造,成为生产技术上的多面手。

3. 身心素质

班组长肩负管理和生产双重任务,经常面临复杂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需要调整全班组员工的情绪和心态,同时还要履行家庭责任。因此,没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无法应对这些挑战的。

二、提升班组长管理能力

班组管理本质上是管人和管事,班组长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作为班组长,要掌握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依靠制度化的管理方法来具体贯彻落实企业的各项决策。

1. “管人”

所有事务都是由人完成,所有制度都是由人制定和执行的。因此,要“管人”好,才能“管事”好。作为一名班组长,管好人的前提是学会“看人”和“对人”。

(1) 如何看人。管理者选人用人都讲究德才兼备。看一个人首先要看其“德”,这是基本原则。谁都不愿意和无德之人打交道。这个“德”对员工而言就是工作态度。一个人如果缺乏基本劳动技能,是不行的。因此,司马光说:“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

(2) 如何对人。管理者应具备“两容”原则,即容人和容事。对各种性格的人都要包容,对各种事都要拿得起、放得下,以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各种事件的能力。应注重与员工沟通,只有了解人才能理解人,理解之后才能真正谅解,谅解之后才能处理好彼此关系,达成和解。要容忍别人的短处,就要认识其短处,了解其成因,对其缺点也就不足为怪了。此外,要学会“欣赏”。在你赏识下属的同时,实际也是对自己的肯定。经常有人总是希望等着别人来赞美自己,甚至习惯于不断发现别人的缺点,这种人能力再强,最终也只能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场。还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应尽量少在公开场合指责下属。必要的公开批评,甚至一次措辞严厉的训斥是需要的,但不宜经常使用。

2. “管事”

“管事”就是要全面统筹现场工作,保证均衡有序生产,确保质量、保量、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1) 质量管理。班组长一定要把宣传、坚持、执行“质量第一”的理念放在重要位置。要带头学习并贯彻执行,推动工作质量提升。要发挥班组成员之间的互教互帮作用,进行技术交流和操作培训,提高班组成员技能水平。

(2) 经济核算。班组基础资料的记录、统计和管理工作是班组核算的关键。没有好的基础工作就无法进行严谨的核算,也就难以明确经济责任和确定经济效果。

(3)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目的是识别风险,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事故发生,降低损失。安全管理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安全检查、生产工艺技术安全管理、作业环境管理、物料安全管理、人员及责任制的落实、规章制度的执行、培训教育等。

(4) 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包括三个主要步骤:首先要明确工作目标(即明确工作本身的要求),班组长应与班组成员在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方面达成共识;其次要评价实际的工作绩效,利用绩效评估工具,将班组成员的实际工作绩效和工作标准进行比较;最后提供反馈。

(5) 现场管理。班组现场管理涉及八大生产要素,即:人员、设备、材料、环境、能源、信息、方法和时间。

① 人员管理:人是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只有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其他生产要素才能在人的支配下发挥更高的效率。

② 设备管理:保养好设备,合理使用设备是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要采取“预防为主”的管理措施,做好班前点检和加油保养等工作,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隐患,确保设备运行“零故障”。

③ 材料管理:合理保管、使用原材料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生产现场中材料管理主要为原料和半成品的搬运、转移、出库和入库,要做到井然有序,不遗漏、不损坏、不浪费。

④ 环境管理:环境不仅指生产设备所需环境(如温度、湿度、洁净度等),还包括员工工作区的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好的工作环境可以让员工心情舒畅,不觉疲倦,安心作业。相反,恶劣的环境会使员工心情沮丧、烦躁,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⑤ 能源管理:能源管理主要指生产过程中科学有效地使用水、电、气、煤、油等能源。要做到杜绝跑冒滴漏,规范使用、保证安全、避免浪费。

⑥ 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包括人际信息和生产信息两个方面。人际信息管理主要是营造一个信息通畅的班组环境。工作中,要开好班前会及班后会,将各种信息及时通报给大家,保证通畅的信息交流途径。生产信息管理主要是指对各种计划、报表、班组工作日志等进行整理、分析、公布等。

⑦ 方法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一改传统的“人治”方法,用各项规章制度管人、管事。要健全班组管理制度,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管理氛围。

⑧ 时间管理:树立“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学会对自己的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学会对班组生产科学统筹,保证班组生产的均衡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三、结语

社会发展迅速,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加快。但无论怎样变化,班组这一组织形式仍然是社会化大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组织单位,是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因此,加强班组长培养,提高班组长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促进班组团结高效运转,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