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R理论作为认知科学领域的经典模型,为理解人类认知过程提供了重要框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将ACT-R理论与微课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能够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本研究选取上海市某高中高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状况、习惯及其对微课教学模式的接受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自觉性不足,对数学微课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过程中缺乏互动交流。此外,部分学生尚未养成利用微课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复习的习惯。
基于上述问题,结合ACT-R理论,本文提出以下微课教学策略:首先,聚焦典型例题,利用微课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其次,精选巩固练习,利用微课进行作业练习辅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最后,注重迁移理解,利用微课进行复习巩固提升,促进学生知识迁移。
通过教学案例实践,检验上述策略的有效性。案例一“初高中衔接”中,通过微课复习初中知识并加深理解,将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案例二“二项式定理”中,利用微课教学新知,并通过检测反馈学生学习状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案例三“三角比练习辅导”中,通过微课讲解习题,达到分层讲解的效果,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结果和教学案例效果,总结了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通过微课,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个性化学习。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微课与ACT-R理论结合的更多可能性,以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