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方志的起源

admin

1. 方志是中国一项古老而持续的文化传统,其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逐渐定型化过程。

2. 关于方志的起源,存在两种主要的学术观点。一种认为方志起源于史,源自古代史官的记述,如《周礼》中提到的外史掌“四方之志”可能是方志的源头。

3. 另一种观点认为方志脱胎于地理学,基于《尚书·禹贡》和《山海经》等古代地理著作发展而来。《尚书·禹贡》记录了战国前的方域、物产、贡赋等,而《山海经》记载了远古时的山川、形势、物怪等,它们被视为方志的雏形。

4. 东汉初期,会稽人袁康所撰《越绝记》一书,记吴越二国史地,被视为具有方志性质的史学著作,开创了方志编撰的先河,被后世学者视为中国方志的鼻祖。

5. 现代学者傅振伦认为,《越绝书》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其体例和内容对方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 宋代是中国地方志体例基本定型、内容趋于完备的时期。这时,“地记”、“图经”等被“志”所取代,方志记述的重点从地理情况扩展到社会的众多方面,人物和艺文在方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7. 元大德七年(1303年)修成的《大元一统志》1300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巨大的全同一统志,为明清两代修志提供了范例和模式。

8. 明代和清代是方志编纂的极盛时期。明代志书约有1500余种,现存400余种;清代则出现了一大批方志学家和高质量的方志,保存至今的达5500种之多。

9.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的地方志在体例和内容上逐渐完备,积累的数量也极为可观。然而,许多方志在流传过程中已经亡佚,尤其是宋代以前的方志。

10. 目前国内收藏的地方志,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的统计有8500多种,其中北京图书馆收藏最多,约6000部;上海图书馆次之,约5000部;南京图书馆居第三,约4000部。

11. 宁波天一阁收藏明代地方志最为特色,自1961年以来已影印出版《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107种。

12. 中国的方志不仅在国内流传广泛,还远播海外。自1869年起,美国人就有意搜集我国的珍贵图书,其中包括方志5500多种。哈佛大学就藏有宋明珍贵方志上百种。

13. 日本的方志收藏量甚至超过美国。此外,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典等国也有方志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