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学生在阅读课上所读的任何一篇课文都是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统一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扎扎实实的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确切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同时,运用课文内在的思想性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想实际,有意识的渗透思想教育,把语言文字训练和进行思想教育统一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防止顾此失彼。如果认为只抓住了语言文字训练,思想教育就在其中,或者脱离语言文字训练,只进行思想教育,都是错误的。
二、阅读数量与内容
目前的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一哄而上、阅读无度的现象。有些课堂上,忽视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而过多过早补充内容,结果导致一堂课下来,学生连课文中的句子都没有读熟;有的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与应用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却任意拓展延伸。近日听到一位教师上《爬山虎的脚》一课,只花20分钟的教学时间,要学生读课文并总结出爬山虎的脚和叶子各有什么特点,而后就补充了显然是未经剪裁的近2000字的有关爬山虎的介绍等等,对于文质兼美的原教材是如何用简练的文字刻画出如画美景的,则不再研读、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几乎完全被忽略,这显然有悖于课文初衷的。再如有的教师上《荷花》一课,讲到“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大”一句时,说这个画家就是大自然,然后开始拓展问“大自然还画了哪些美丽的图画”……凡此种种,都没有很好地发挥课文这个“例子”的作用,长此以往,语文教学的基础就会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