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构造深度的计算没有固定数值,通常通过测量铺设砂圆饼的直径,取平均值,再利用体积法计算得出。构造深度的计算公式是体积除以表面积,所得结果即为构造深度的平均值。由于摊铺砂圆饼后,路面下层的沙子进入深度在不同位置会有差异,因此这种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路面的实际构造深度。
为了确保路面能及时排出雨水,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从而减弱路面结构强度,路面表面通常会设计成中间高两边低的直线型或抛物线型的路拱。这样可以有效引导雨水从路面上方流走,减少积水,保持路面干燥。
路面结构一般分为三层:面层、基层和垫层。面层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基层则支撑面层并传递荷载,垫层位于基层和土基之间,起到隔水、防冻的作用。这种三层结构设计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深度下对路面材料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因此在不同深度对路面材料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为了适应这种特性,路面结构采用分层铺筑的方法,确保每一层都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路面结构的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撑条件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在路基顶面会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筑具有不同功能要求的面层、基层和垫层等结构层。这样做不仅能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还能消除由于土基水温变化造成的冰冻、湿软等不利影响,同时也能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减少土基产生的变形,防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