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裂隙岩体的导水系数成正态分布这一特性,利用一维多途径模型描述复杂的三维裂隙网络系统,结合第四章导出的解析解,将各运移途径在某处的相对浓度按其导水系数的分布频率进行叠加的方法分析了Th-229、Cs-135 及Se-79 三种核素在裂隙网络系统中的迁移。结果表明:Th-229 迁移是最慢的,其迁移距离也是最短的,在模拟时间为1×107y时,迁移距离最大值仅为30m,而迁移最快的Se-79,在1×107y时其迁移距离也仅 700m;且各核素都在约3×107y内达到该迁移距离处所能达到的最终浓度的90%以上,裂隙内的相对浓度已基本稳定。并将其计算结果与第四章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通过比较说明,对迁移介质的不同描述,模拟结果相差非常大,因此对裂隙介质特征的准确描述,是数值模拟取得成功的关键。
2)在对西北某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收集文献资料,获取有关参数;利用一维多途径核素迁移模型,选取国内在花岗岩中研究较多的核素 Cs-134、Co-57、Tc-99,以西北某地花岗岩为迁移介质,模拟了这几种核素在其中的迁移。模拟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Cs-134 的迁移是最快的,而 Tc-99 迁移是最慢的。并指出了由于深度增加导致隙宽变化对迁移的影响以及实验室参数应用到野外模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