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探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 治理对策。
一、加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思想文化建设。
人是一切 社会活动中的主体,政策的执行落实要靠人来完成,其包括 政策执行者和政策目标所指向的群体。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 一体,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离不开思想意识的支撑,“思 想意识是一套逻辑相联系的价值观和信念,它提供了一幅简 单化的关于世界的图画,并起到指导人们行动的作用。
” 价值观和信念这种内化了的制约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比其他制约方式更加有效,因为道德意识制约调节的是“理性经济 人”的内心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和方式,它的作用带有根本性。加强政策执行主体和目标群体的思想意识教育,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二者正确的利益观和政绩观的塑造。首先得承认追求个人合理利益的正当性,但同时要认识到利益是一个矛盾体,包含了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 益。个人利益的追求要以不损害公共利益为前提,在冲突的条件下,以公共利益为优先选择。
二、完善权力制约体系。
人类社会实践说明权力具 有腐蚀性,任何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条万古不易的经 权力寻租导致腐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产生,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惩治权力腐败行 为是遏制地方“对策”行为的核心措施,必须要以权力约束 权力。
由于历史和认识上的原因,我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 政治体制,这种集权体制在“集中力量办大事”方面具有优 越性,但过分的集权,不利于权力的互相监督,没有监督的 权力不能保障政策的有效执行。从现阶段来看,完善权力制 约机制首先要合理分权,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同 级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权力划分。
合理划分决策与监督等部门,使其互相监督,尤其是要提高监督部门的独立性,既保 障了政策执行,又实现了监控有力。在政策领域中,对权力 进行制约不是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在于用权力来保障政策 的有效执行,减少执行中的“对策”行为。只有权力的互相 制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权力寻租的空间。对权力寻租行为 加大惩罚力度,增加腐败成本,使权力寻租腐败者“政治上 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后悔莫及”; 规范权力运作,使得官员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根本上保证 政策的实施。
三、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
“上有政策、下有 对策”现象的出现,除了固有的政策执行主体自身行为上的原因,还有另一个诱发因素,那就是政策本身的问题。事实证明,“好制度可以让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 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合理完善的政策,减少违反政策所带来的违规收益,加大政策违规的心理 成本和被发现的几率,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获得的净收 益趋向为零,甚至为负,尽量消除“对策行为”产生的收益 动机。
合理的公共政策则需要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来予以保 民主决策和科学政策评估是保证政策科学性的前提条件。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以及广大政策目标群体的聪明才 智,还要把基层执行人员纳入决策议程。基层政策执行人员来自第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上专家学者具有的专业知识结构,二者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因此他们的建议往往 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同时,要在政策制定中吸收群众的合 理建议,比如采取进行民意调查、举行听政会等方式广纳民意,反之,有可能导致政策脱离实际。
四、完善政策执行的监控系统。
政策执行监控是保证政策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减少“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行为的有效方法。
①完善监控主体地位、权 力来源与配置。
②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构建政策执行监控 系统,收集处理各种政策执行信息,建立完备的信息控制系统。
③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编制等方面应对监控部门适当倾斜。
在监控行动的实施中,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编制必不可少,而目前监控部门普遍存在资源不足等问题,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改善,避免因资源缺乏产生“下有对策” 行为,保证行政决策得以切实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