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方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影响,已经波及到我国。不论收入高低,许多人似乎都认同“收入越高,消费的商品越多”的观念。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西方消费观念,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上我们崇尚勤俭持家,量入为出,习惯于存款消费。相比之下,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倾向于超前消费,习惯于贷款享受生活。
有一个故事,描述了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谈论起各自在人间的一生。美国老太太通过贷款买房,住了30年后,贷款也还清了,并享受了一辈子的快乐生活。而中国老太太在年轻时,母亲去世,留下了刚买的房子,让她享受了30年;最后,她也为自己的女儿留下了一套新房。
这个故事大致描绘了中美消费观念所体现的文化差异,以及相关的社会伦理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差异。美国老太太通过贷款住上新房,舒适地生活了一辈子;中国老太太也有自己的新房住,也能享受人生,不过住的是她母亲的房子。这显示了美国人的自我中心,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而中国人则崇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非常关心下一代的幸福生活。
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自古以来,美国人信仰上帝,认为上帝会赐福给每个人,因此他们崇尚公平,认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不要依赖他人;而中国人尊敬祖先,认为祖先赐福给子孙,是祖先在保佑着你,因此中国人崇尚伦理亲情。
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源于不同的伦理亲情和价值观念。随着文化的广泛、频繁、激烈和深入的接触与碰撞,中西方也将多向、多层次地互动和吸纳对方的优秀文化。中国人在为子女留下财富的同时,也会接受贷款消费;而美国人也会更加注重伦理亲情。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能力自然上升,消费观念也在变化。为了促进国家和个人的共同发展,正确的消费观至关重要。
首先,应树立促进消费增长的意识。对于个人,消费能满足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对于企业,消费能促进生产,带动成长;对于国家,消费能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然而,促进消费并不意味着浪费,而是在自己承受能力范围内合理消费。
此外,面对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我们还应关注绿色消费,做到可持续发展。
正确的消费观不仅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同时也要注意不浪费,并保护环境。因此,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成为合格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