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中学教育学》中学教师的职业角色

admin

社会分工意味着某个人或某一类人在社会关系中处于特定地位,其职能有别于其他的个人或其他类别的人,这就是社会角色的差异。处于一定社会地位或有一定社会身份的个体,依据社会期望,实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时,他就扮演了相应的社会角色。中学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角色,总的说承担着育人的职能。但在学校教育这个小“社会”中,由于社会、学校、家长、学生赋予教师多种多样的职责和功能,要求教师充当许多不同的角色。这种种不同的角色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教师育人的职能。国内外的研究认为教师的职业角色大体上有如下这些:文化知识传递者,学生的榜样,心理卫生保健者,学生集体的,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模范公民,家长代理人,学生的朋友等等。这里我们择其基本的几项说明之。

(一)文化知识传递者

教师这一社会角色首先是和文化知识的传递密不可分的。没有文化知识传递的需要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师角色。正是借助文化知识的传递,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科学得以延续、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另一方面,在传递文化知识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掌握人类历史经验,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相对其他角色而言,文化知识传递者是一个核心的或基础性的角色。在传递文化知识中,教师是发动、指导、评定学生学习活动的人。教师自己应当是一个知识宝库,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教科书。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教师扮演着信息源角色。教师作为文化知识传递者应当掌握传授的技能、技巧。在传授知识活动中既按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特点发展他们的智能,培养各种优良素质,又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把中学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育人的使命感结合起来。

(二)学生的榜样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就是要以身立教,以人格影响人格,向学生展示合乎社会思想、道德规范的行为模式。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社会的代表”、“伦理的化身”。教师肩负传递社会思想道德文化的使命,其榜样作用能激起学生强烈的认同和模仿的愿望。教师作为学生榜样角色,对其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很高,也就是必须具备相当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基础,堪称学生的榜样。因而他不仅仅是对思想、品德规范的认识,而是要把这些思想品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个性特征,成为自己人格的组成部分,以身体力行为学生作出表率。

(三)学生集体的

现代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大都是在集体中以集体方式进行的。教师应是学生集体的。教师或领导着一个班级,或领导着一个小组,对他们实施教育影响。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将教育的或教学的目标要求转化为学习任务。教师设计和创设学习情境,为完成既定的任务而制定程序、措施和方法。为顺利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需要培养良好的班级集体,通过班集体又影响着每个成员。实验研究表明教师不同类型的领导方式,影响着班集体的心理气氛,进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性发展。

(四)心理卫生的保健者

培养心理健康的中学生的任务,要求教师充当心理卫生保健者的角色。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对心理健康提出了挑战,由于教育的方式不妥也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如出现孤僻焦虑、情感不适、口吃、弱智、缺乏自信等等。苏霍姆林斯基把教育中违反心理卫生要求导致的心理异常或心理疾病称作“学校病”,如:过度激动、受委屈和受迫害的多疑症、儿童激怒症、假装不在乎、无能为力、恐惧、矫揉造作或故作丑态、残酷无情。健康的心理应是能正确认识现实并对之作有效适应;热爱学习,智力得到正常发挥;情绪积极乐观稳定;具有正常行为方式;有自知之明能自尊自制。这些也就是中学教师作为学生心理卫生保健者应当承担的保健任务。中学阶段是个体发育过程充满生机、最可宝贵的一个阶段,也是最易产生心理冲突和行为过失的危险年龄阶段。中学教师应当正确地引导,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这一“危险”阶段。

中学教师还充当着其他许多角色,这里不一一叙述。我们已知中学教师承担着多重社会职责,未来的中学教师应充分认识、理解自己未来的角色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