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是医院综合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护理质量对提升医疗质量、医院品牌及竞争力至关重要。全员护理质控,作为护理部于2012年4月推广的科室质控模式,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的推动下,已开始实施。我们根据护理人员多、老中青结合的特点,采取全员参与全程质控的模式,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成效显著,下文将报告具体实施情况。
原先,护理质控主要由在职护士承担,人员少、质控内容多,发现的问题数量有限,且难以有效改正。结合实际,我们将10个质控项目分为5个小组,分别是基础护理组、病区管理组、文件书写及健康教育组、急救物品教学组、安全管理及行为仪表组、消毒隔离及无菌物品组。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组员1至4名,另设机动组员1名,负责因病事假或出差等特殊情况的临时替换。组长由业务能力强、年资高的护士担任,各组组员则既有完成相应项目工作质量较高的护士,也有本项目薄弱的护士,以促进护士整体水平快速提升。护士长主要负责全面质控和督导协调。
首先,学习质控标准。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护理部质控标准,并对5名组长重点辅导。各组再深入研讨,确保人人掌握质控标准,工作中以标准为指南严格自律,检查时以标准为准绳客观评价。
其次,实施质量控制。各小组组长根据本组成员班次及病房工作实际,灵活安排时间,每周对负责的质控项目进行1次检查,检查时不评分,只详细记录存在的问题,责任人当面交换意见并及时纠正。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在全科护理质控会议上分析讲评,出错较多的护士列为辅导对象,加强培训考核。每月初召开护理质量评析会,各质控组长汇报上月自查情况,护士长反馈上月科及护理部质量检查情况,共同讨论制定整改方案,进入下一轮自查自纠。
对质控方法进行评价。每位质控成员建立自查本,记录本项检查的标准及每周内容。护士长对每位质控人员进行评价,好的表扬,未完成的纳入护士素质考评。全员质控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明显提高,问题逐步减少,护理质量形成持续改进。全员参与增强了护士的质量意识,使其主动寻找问题的对策与方法,变被动管理为参与式管理,实现了全员控制、全程控制,护理质量稳步提高。
总结而言,全员参与护理质量控制,人人自觉学习质控标准,不断提高质控技能,在执行护理操作中注重自我管理、自我纠正与完善,使质量管理处于高度自律的状态。每周一次的同级控制,护士之间相互指正、帮助,提升了护理质量基础水平。科室护士从定期突击准备应对护理部检查变为等待检查时共同探讨、检查后积极整改,促进了逐级控制效能。实践证明,全员参与全程护理质量控制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