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导入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至关重要。以下是关于如何创设有效导入情境的几个视角和基本方法的详细说明。
### 创设有效导入情境的视角思考
1. **考虑学生已有的基础**:导入情境的任务是展示学生的初始想法,帮助学生回忆已有知识。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掌握的程度如何,以及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接触过的事物。
2.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情境应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成长的情意因素,即趣味性。学生的参与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情境的有效导入必须让学生参与进来,从而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到建构主义学习活动中来。
3.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情境的创设要具挑战性、问题性。要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卷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4. **促进学生概念的构建**:概念发展的维果茨基体系认为,小学年代主要是给孩子以“混合思维”和“复合思维”的经验,让他们体验在“前概念思维”的层次上探求概念的经历。有效的导入情境应该引导学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在学生对事物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思维和多种科学探究活动,建构准确的、科学的概念。
### 创设有效导入情境的基本方法
1. **用做游戏的方法**: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活动,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给其耳目一新的刺激。教师应精心设计新颖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2. **用讲故事的方法**:儿童特别喜欢听故事,故事本身具有情节形象生动的特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设一则故事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 **用问问题的方法**:根据求知欲,好奇心,教师营造问题能激起学生疑惑、惊诧的感觉,可以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学生有了问题,就会有如饥似渴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探索“谜底”时建立一种“阅读期待”。
4. **通过实验情境**:实验情境具有直观性和客观性,可以直观展示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5. **通过生活情境**:从生活情境导入,贴近学生认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要学有用的科学,学身边的科学。
6. **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电教手段直观、形象、生动。在一堂课开始时放映一些与新课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片断,可以激发学习的“内驱力”,进入教学情境。
以上策略研究可能还不太全面。导入情境的设计不能机械化,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来灵活处理。一个好的导入情境不只是一个教学的开始,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在导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