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学生的认识首先是从具体的、感性的直观感觉开始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示范动作是最生动、最具体的,使学生利用感官(视觉、听觉等)和经验,对动作获得鲜明的印象,激起学生模仿的愿望,结合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的模仿练习,能提高掌握动作速度。在实践的基础上学生才会去发现问题、创出新动作或新方法。六、设置问题教学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问是学生动脑的结果,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表现,这种倾向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因此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中产生疑难和矛盾。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能和参与讨论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去讨论、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习惯,为培养创造能力打下扎实基础。例如:在低年级滚动教学中,教师先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球和方块哪个滚得快?”有学生说球滚得快,也有学生说方块滚得快。于是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做实验,得出结论:球滚得快。这时,教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是球滚得快呢?”学生又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因为球是圆的。紧接着老师的第三个问题又出现了:“人如何才能像球一样滚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练习、实践后得出:只有把身体像球一样团紧团圆才容易滚动。通过练习学生很快学会了动作。最后,教师又提出了问题:“滚动能做游戏吗?”学生积极讨论设计游戏方法,结果每个小组设计创出的游戏方法都不同。学生通过练习、讨论,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的手、脚、口、眼、耳、脑等各器官都参加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