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建立企业研究院
怎样培养一些适合企业的人才?企业如何参与到创新中去?有一个模式就是企业建立自己的研究院,或者根据一个行业的需求,几个企业抱团联合建一个研究院。企业参与到人才的培养中去,是一个比较高效的、能够加速我们国家紧缺核心人才培养的方式。目前,政策引导上的推动力度还远远不够,希望能鼓励支持“企业研究院”这种发展模式,尽快培养紧缺的、对创新驱动真正能够立即使上劲的那种人才。
推动企业全员创新
在人才驱动创新中,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创新是少数人的事情还是多数人的事情?我认为,创新不仅是少数高端人才的事情,不仅是企业家的事情,创新除了核心人物以外,还要带动全员创新。第二个问题是,创新不仅局限于技术上的创新,从企业角度看,创新除了技术创新外,还有管理创新、营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创新。高端创新、中层创新甚至包括每个员工的创新,都是成就一个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该做的是如何推动企业全员创新。
创新积累于日常工作中,来自于实践,每天都会产生,“微创新”嫁接起来肯定会汇成一个巨大的力量。所有的创新都需要通过机制的建立来激发。这个机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载体,要有平台,此外还要有对创新行为的评价激励机制。在评价以后进行激励,激励的手段可以是岗位提升、工资待遇、股份股权等等,但必须要和评价结果相对应,最终使每个创新人员跟企业发展能够紧密联系起来,使创新与发展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提高创新创业者素质
一是要科学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所处环境。创新创业是跟整个社会联系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刻分析自己的强项和不足的地方,避免走弯路。
二是牢牢把握住大方向。就等于我们开汽车一样,在高速公路上走,大方向是定好的,但是需要不断地把方向盘做些小调整。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稍微疏忽,都会导致事情的前功尽弃。
三是加快本土化的进程。比如科技人才的强项是技术,在技术与市场、技术与资本的对接方面则欠缺经验,那么就需要加快这些对接的熟悉程度,达到运用自如。
四是要正确对待失败。成功与失败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当我们遇到失败时,一定要有承受能力,做好思想准备,正确对待。
五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我自己也遇到过,维权非常困难。所以希望大家在酝酿产品的过程当中,在产品出来之前,就要把申请专利的文书写好,文书的水平和以后的维权有密切关系,稍微有缺陷,就有可能被别人钻空子,最后导致自己败诉。知识产权的问题对创业创新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