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高中地理学科重新进入高考范畴,“3+综合”考试模式中,“综合”科目的增加无疑让高中地理教学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随着高中地理教材的改革,新教材更适应了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求,地理学科的鲜明特点将为我国培养具有新世纪创新精神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在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我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树立科学正确的人地观是21世纪各行各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学校教育中应当培养的一种观念。地理教学正是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明白人类是地球环境的产物,与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动物、植物共同享有地球环境及自然资源的权利。如果人类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行事,自然界的诸多资源将与人类和谐共存,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反之,若人类破坏自然环境,违背自然规律,自然界将通过各种自然灾害来惩罚人类。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与发展问题:人口激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增多、臭氧层空洞等。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分析这些案例的成因、后果及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保护环境不仅是保护自然,更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地理模型制作、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地理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研究,如结合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探索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地理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科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