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课堂教学,发现学生对老师的引导并不积极。三周的课程中,部分学生不专心听讲,有些埋头做自己的事情,有些东倒西歪,还有的喧闹不已,无视老师的教学路线,对学习这一概念的理解似乎并不深刻。原因在于,第一周没有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老师的权威,没有对他们的行为提出严格要求。因此,我决定加强常规训练,确保学生能够快速、安静地完成简单的任务,如取书、取笔、取本等。课前和平时训练中,必须严格要求,确保课堂纪律。否则,课堂管理将面临巨大挑战。
其次,对学生的要求不够具体明确。例如,我认为“坐好”才是最认真的表现,但孩子对“好”的概念并没有深刻理解。我必须强调,只有坐姿端正、双手放在桌面上、双脚并拢、眼睛注视黑板的学生才是老师喜欢的学生。通过明确的标准,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授语文时,我发现学生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依赖于老师的指导。翻阅教材时,老师必须指导学生如何按照正确的方式阅读,如指着书上某页,让每个音节拼读两遍,并做好示范。每个细节都需要老师强调和指导,以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这些要求的概念。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老师能够将更多时间投入到教学任务中,而非应对课堂管理问题。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适应并应对课堂的挑战,不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不仅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路途虽远,但每天的进步都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