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区居民的思想认识、生活方式、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所起的潜移默化作用日渐显现。社区工作的实践证明,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对凝聚社区民心,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一、引导多渠道投资。在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同时,广泛吸纳社会各界资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欢迎和引进各种资金各种形式的投入,确保各种文化活动设施不断完善、更新,充实娱乐场所和文体活动设施,便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小区居民的业余生活,以此密切邻里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提高广大居民的参与意识,促进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运用传播文化和工具的设施,如影剧院、文化站、图书馆、社区报等,开展联络感情活动。组织各类体育比赛、舞会和文艺演出等,加强住户之间的交往与联系,培养群体活动与公民意识,增强友谊。二、加强引导,打造社区文化活动精品。针对社区文化活动人员多、形式多、内容广泛的特点,文化部门加强培训,精心辅导,抓好专干、骨干队伍建设,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从众多的活动形式和节目中,选优拔秀,打造一批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建立藏书超万册的图书馆。成立书法、绘画、摄影、戏曲、演唱等协会。三、实施推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资源共享工程。社区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产业的支持,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选准项目,抓好创收,以文化产业的良好效益推动社区文化建设跨越新的平台。同时,积极实行资源共享,打破社区界限,广泛交流,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制定住宅小区居民精神文明公约。居民要自觉遵守住宅小区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提倡居民邻里互助、文明居住、文明行为、关心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创建文明单位,如文明家庭、文明楼、文明住宅小区活动,注重文明居住,邻里团结互助,无纠纷,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建设高雅的社区文化,培育健康的社区精神。“社区”是地域、社会互助和社会关系的综合体,即一群人居住于某一地理区域、具有共同关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的一种生活共同体。小区居民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同一空间,彼此之间相互交往、沟通和影响,造成了特定的社会关系,形成了一个小社会。“社区”精神,是住宅小区居民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行为的综合反映。而社区文化则是社区精神的载体。住宅小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应以灵活多样适合居民特点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