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

admin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下面就结合多年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重视学习目的教育,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二、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强化学习兴趣和信心。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满足。

1.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2.正确评价学生。

3.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创造一种特殊的情境,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使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进而把注意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都能使学生情绪兴奋,从而积极对待学习活动,自觉思考问题。

五、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潜能,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潜在的能力。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发挥到极致,

一。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相信每一位学生,积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不能只是让学生怕自己,学生对老师敬畏是应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见到老师就得像贼见到警察似的。表面上看,学生的自制力和纪律性会大大增强,有利于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其实,这并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因为学生会用过多的精力去防止自己违反纪律,整个神经都会绷得很紧,这将大大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纪律是学习的保证,但不是学习的全部。教师应当对学生恩威并施,既要让学生遵守班规班纪,又要让学生相信老师,把老师当成朋友,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老师,让他们感觉到班级就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家的温馨。当然,前提条件是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爱,对待学生要消除功利心,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进行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呵护。另外,在教师的字典里不应出现‘差生’或‘双差生’这样的字眼。如果班级出现了一些纪律和学习都差的学生,教师应当全面调查他们的情况,查找造成他们今天这种情况的根源,事出必有因,他们不会一开始都是这样的,每一个孩子一出生都像一张白纸,可塑性与模仿性极强,学生的本质并不坏,我们不应带着有色眼镜看他们。其实,往往许多类似的学生踏入社会后表现得并不差,他们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我们不能仅仅盯着他们的缺点不放,片面地看待他们,更不能放弃他们,把他们当成‘渣子’。如果教师过早地抛弃他们并把他们无情地推向社会后,他们真的会自暴自弃的,谁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呢?我发现有不少的违法犯罪分子都有一些共性:家长过分溺爱,心中无法;长期得不到关爱,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经常受到不公正对待,心中有仇视心里;由于愤怒瞬间产生的冲动实施犯罪。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学生也像他们一样,光靠严厉的惩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当今社会出现了信任危机,不知从什么时候人类开始变得自私冷漠,可是,教师要竭尽全力让学生相信并非每个人都是如此,还是有人是打心眼里关心他们,让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热情。

二.认真贯彻新课改的精神: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习,大胆提出质疑,学会提出问题。

我认为,新课改要求下的授课应含有以下内容:1.

提出课题(每节课应是一个或多个课题的组合)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3.

让学生勇于提出个人的观点。(不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可采用头脑风暴法,等所有的学生回答完毕后在进行总结)4.

教师就学生的观点作出评价和补充。5.

然后,还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并可往深处挖掘,让学生试着也提出一些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性。(目的是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

整堂课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一切都是在自由,开放和和谐的氛围中

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