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623年,即推古天皇十一年十二月,日本宫廷制定了冠服和朝服制度,模仿了中国隋代的服装风格。服饰设计包括立领、右衽、筒袖衣,搭配白色的裤子,裤脚用带子系紧并垂于前。
服饰材质采用粗厚的棉绸,颜色则根据身份地位不同有所区分:大德位服紫,大小德位服青,大小礼服赤,大小信服黄,大小义服白,大小智服黑。颜色象征五行,青代表木,赤代表火,黄代表土,白代表金,黑代表水。另外,这些颜色还与五伦相关,德位列首位。
到了天武天皇十年,日本人开始使用革带。正式场合穿着有栏服,系长带,衣腋合缝,下摆开横衩,前襟系带从右边垂下长长的结。非正式场合则穿无栏短带,衣腋开缝,下摆无横衩,襟带也较短。
自持统天皇四年起,高官们冬天穿着绫绸,夏天则穿着罗,衣服上以团窠图案装饰。团窠的含义为鸟巢,形状如涡。颜色也根据官位选择,从粉红、黑紫、紫红、深绿、深蓝到浅蓝色,平民服装为黄色,奴仆则为黑色。
奈良时代(710-780年)期间,日本受到中国唐朝文化的广泛影响,出现了男着女装和女着男装的社会风习。奈良时代的织物种类繁多,包括绫、锦、罗、纱、绸、绢、绮、布等,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鹿胎绞。
平安时代(794-1192年)被称为“国风时代”,服装工艺发达,装饰趋向华丽,是日本服装史上的“贵族时代”。平安时代的宫廷服装为后来的廷喜式奠定了基础。平安时代的盛装包括唐衣、表着、圭、细长、壶装束、单衣、裳、裤等。
唐衣是一种衣长和袖长较短的直领衣,后来唐衣成为“禁色”,规定只有绯色锦绫唐衣才能得到特许。表着是一种与现代和服相似的服装。圭是多层衣,层数不限,根据《荣华物语》记载,多则可达18-20层。小圭是套在表着外面的一种轻薄透明的服装,颜色与表着不同,质地和纹样也各异。
细长穿在小圭之上,外观细长,质地和纹样没有特别规定。壶装束指的是戴市女笠,着圭,是女子外出远门时穿的服装。单衣,尤其是装饰性很强的“十二单”是这个时期的另一重要服装样式。十二单并不是指十二层单衣,而是指单衣上叠十二层圭的装饰性服装。
镰仓幕府(1192-1333年)是日本史上第一个武士政权,这个时期的武士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至明治时代,日本的和服基本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