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磁悬浮技术的研究起源于德国,早在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在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
2. 随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为了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
3.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磁的吸力和排斥力)来推动的列车。由于其轨道的磁力使之悬浮在空中,行走时不需接触地面,因此其阻力只有空气的阻力。磁悬浮列车的最高速度可以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
4. 目前世界上有三种类型的磁悬浮:以德国为代表的常导电磁悬浮,以日本为代表的超导电磁悬浮,以及中国的永磁悬浮。
5. 德国曾在80年代于柏林铺设磁悬浮列车系统,该系统设有三个车站,长度1.6公里,于1989年8月开始试验载客,1991年7月正式服务。
6. 英国的伯明翰国际机场曾于1984年至1995年使用低速磁悬浮列车,全长600米。由于可靠性的问题,该线后来也改用单轨列车行走。
7. 中国西南交通大学磁悬浮列车与磁浮技术研究所于2000年研制成功世界首辆高温超导载人磁悬浮实验车。德国的Transrapid公司于2001年在中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至地铁龙阳路站兴建磁悬浮列车系统,并于2002年正式启用。
8. 2003年,四川成都青山磁悬浮列车线完工,该磁悬浮试验轨道长420米,主要针对观光游客,票价低于出租轿车费。
9. 日本的山梨县试验线使用低温超导磁铁,该线列车的最高速度达每小时580公里,成为世界纪录。
10. 中国成功研制了一种新技术——永磁技术MAS-3,其造价比德国及日本的技术还要低。2005年5月,中国自行研制的“中华06号”吊轨永磁悬浮列车于大连亮相,据称其速度可达每小时400公里。
11. 2005年9月,中国成都飞机公司开始研制CM1型“海豚”高速磁悬浮列车,最高时速500公里,预计会于2006年7月在上海试行。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消息公布。
12. 2006年4月30日,中国第一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在四川成都青城山一个试验基地成功经过室外实地运行联合试验。
13. 现有系统包括美国圣地亚哥、德国埃姆斯兰、日本JR磁浮Linimo(日本东部Kyuryo线)、联邦运输管理局(FTA)城市磁悬浮技术示范(UMTD)计划、中国西南交通大学和上海磁悬浮列车、韩国大田等。
14. 建议中系统包括澳大利亚墨尔本磁悬浮提案、澳大利亚悉尼-伊拉瓦拉磁悬浮提案、伦敦-格拉斯哥(英国)、东京-名古屋-大阪(日本)、上海-杭州(中国)、孟买-德里(印度)、拉合尔市中心-拉合尔机场(巴基斯坦)、卡拉奇/拉瓦尔品第/瓜达尔(巴基斯坦)等。
15. 磁悬浮列车存在一些争议,反对者认为磁悬浮没有轮子,所以不安全,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客流少,并且以现有不到30公里的小规模试验线为例来证明。
16. 支持者认为磁悬浮造价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造价相差无几,均在每公里2~3亿元左右。磁悬浮的辐射与电气化列车所产生的辐射相差并不大,并且磁悬浮的动力是在列车经过时才提供。
17. 民众对辐射、噪音等较为敏感,因此无论是移动基站、磁悬浮、铁路电气化以及地铁建设都遇到不小的阻力。
18. 不同国家对磁悬浮列车的态度有较大差异,一些国家认为修建磁悬浮不会带来明显的效益,相比其他交通方式优势不明显,而且会花费相当的资金,所以不会立即建设,反而搁置。但也有国家对此态度积极,比如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