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起两个大拇指,是一个常见的手势,代表着称赞和肯定,意指“棒”、“好”。这种手势在不同文化中有多种含义,比如在中国,表示夸奖和赞许,意味着“好”、“妙”、“了不起”。而在尼日利亚,宾客来临,伸出大拇指是对远方友人的问候;在日本,表示“男人”、“您的父亲”。在南朝鲜,大拇指向上则表示“首级”、“父亲”、“部长”和“队长”。在美国、墨西哥、荷兰、斯里兰卡等国家,竖起大拇指意味着祈祷幸运;在美国、印度、法国,这是拦车的信号。
向下伸大拇指则在全球许多地方都有使用,但含义各不相同。在中国,向下大拇指表示“向下”、“下面”。而在英国、美国、菲律宾,向下大拇指意味着“不能接受”、“不同意”、“结束”,或表示“对方输了”。墨西哥人、法国人则用此手势来表示“没用”、“死了”或“运气差”。在泰国、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向下大拇指表示“失败”。在澳大利亚,向下大拇指则是一种讥笑和嘲讽。在突尼斯,向下大拇指表示“倒水”和“停止”。这说明,手势语言的含义可能因文化背景而异。
在聋人教育中,手势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与口语和书面语共同发挥作用。虽然手势语言具有一定的表现力,但由于手的表现力有限,它在表达抽象概念和复杂思想方面不如有声语言准确。因此,聋人教育中通常会结合手语、唇语、书写和图画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以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