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虽稍晚于法国,约在12至16世纪风行,但其特征独具。与法国教堂的高大威严不同,英国教堂如索尔兹伯里主教堂,通常位于宁静的乡村环境,作为修道院的一部分,建筑规模相对低矮,呈水平扩展,与修道院融为一体。英国教堂更注重装饰的丰富多样,而非结构技术,施工周期长,常经历改建和增建,风格变化多端。
索尔兹伯里主教堂和亚眠主教堂的建造方式相似,采用深且矮的中厅,两侧配有侧厅,横翼突出明显,设计上强调空间容纳,如后横翼的增加。教堂正面通常在西边,东头采用方厅,较少使用环殿。索尔兹伯里教堂虽有飞扶壁,但并不显著,尖塔在平面十字交叉处占据中心位置,钟塔相比之下显得次要。
英国教堂的内部装饰风格各异,如埃克塞特大教堂的肋架如大树般有力,采用圆柱束柱,展示了英国独特的建筑手法。而约克教堂的西面窗户则以复杂图案为特色,窗户设计独特。同时,格洛斯特教堂的东头和坎特伯雷教堂西部的窗户巨大,窗顶多为平滑的四圆心券,木质肋架精致华丽。如剑桥国王礼拜堂的扇拱拱顶,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的亨利七世礼拜堂则以漏斗形花饰展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肋架此时更多作为装饰而非结构支撑。
在世俗建筑方面,英国哥特式时期的城堡在早期以防御为主,城堡结构坚固,有厚实的城墙、塔楼和碉堡,内部核堡高耸。然而,随着王权的加强和舒适性的提升,15世纪后城堡的窗户增多,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半木构式民居成为典型,木柱、横档构成框架,装饰图案丰富,色彩对比鲜明,展现了一种活泼与亲切的风格。
扩展资料
哥德式建筑(英语: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