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是经济与金融考研的重要方向之一,它主要研究银行及相关货币政策的问题。自从2006年起,随着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升值效应的显现,各家银行竞相推出本、外币理财新产品,使得银行业热度持续上升。该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银行系统及其他金融机构、学校和研究单位从事金融经济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就业方面,毕业生多在银行系统、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也有不少进入金融教学和研究领域。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进入工商企业和上市公司也成为许多金融人才的新方向。
金融经济方向则包括国际金融和金融理论等内容,研究范围涵盖马克思、凯恩斯和斯密等经济学家的金融学原理,虚拟经济与实际经济的关联与影响,以及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政策的期限结构和动态反馈机制,以及各国银行制度与法规的比较等。至2007年3月末,我国外债余额达3315.62亿美元,增长2.65%,许多新兴名词如外汇储备增速、开放资本项目管制、国有银行股改、股票印花税都涉及到重要的金融经济理论问题。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需要的具备较宽厚经济理论知识、扎实金融学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熟练掌握国际金融理论知识和国际结算、外汇交易、国际金融投融资等业务技能,胜任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外资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的投融资工作。
金融经济研究不仅涉及到理论层面,还关注实际应用。例如,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外汇储备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政府和金融机构需要根据经济形势调整外汇储备结构,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同时,金融政策的制定也需要考虑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比如,开放资本项目管制意味着允许更多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这将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掌握金融政策的期限结构和动态反馈机制,对于预测金融市场走势和制定有效的金融政策至关重要。
在培养过程中,除了理论学习,学生还需通过实际操作来增强金融实务能力。国际金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限于书本,还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例如,国际结算、外汇交易和国际金融投融资等业务技能的掌握,需要通过模拟交易或实际操作来进行。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从而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总之,货币银行学和金融经济方向都是经济与金融考研的重点领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金融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出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