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元“ 是对贡生的尊称。
贡元是贡生的第一名(“元”是第一的意思)。在清代科举考试中,士子经过县试、府试和院试三级考试成绩合格者,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生员可以经考选升入国家最高学府京师国子监读书,因为是“贡献给朝廷”的生员,故称贡生。清代的贡生有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五种。其中岁贡是每年或两、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的廪生(生员中成绩优秀、资历较深者)。夏展鸿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岁州学(嘉应州)选送的一名岁贡。贡生名额很少,对一个州、县来说,每次大都只有一名,因而也是第一名,故称“贡元”。
”贡生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细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作“贡生”,第一名为“会元”。
1.乡试考中的考生被称作“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2.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作“贡生”,第一名为“会元”;
3.殿试考中的考生被称作“进士”,第一名为“状元”或“殿元”。
4.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被称作“连中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