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摄氏温标,亦称百分温标,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于1742年发明。在一个大气压下,定义水的冰点为0摄氏度,沸点为100摄氏度,中间划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代表1摄氏度,用℃表示。
2. 华氏温标,符号为℉,由德国物理学家加布里埃尔·华氏所发明。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定为32华氏度,水的沸点定为212华氏度,中间分为180等分,每等分代表1华氏度。
3. 兰氏温标,或称兰金温标,是一个热力学温度单位,由英国工程师和物理学家威廉·约翰·麦夸恩·兰金于1859年提出。它以绝对零度为起点,可以看作是以华氏温度为基础的温标。尽管曾经使用,但现在已很少见。
4. 德利尔温标,由法国天文学家约瑟夫-尼古拉斯·德利尔于1732年发明。该温标最初将水的沸点定为零度,然后以水银体积随温度降低收缩的十万分之一来定义一个间隔。
5. 牛顿温标,由著名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700年左右发明。牛顿最初使用多种参考点来定义温标,包括“冬天的冷气”到“厨房中灼热的煤块”等。但后来,他将“0度”定为雪融化的温度,“33度”定为水沸腾的温度,这与摄氏温标有相同的参考点,因此可以说牛顿温标是摄氏温标的前身。
6. 列氏温标,代表符号为°Ré或°R,由法国科学家让-巴蒂斯特·列奥米尔于1731年提出。在该温标中,水的冰点被定为0度,沸点定为80度。要将列氏温标表示的温度转换为摄氏温标,需要将列氏温度乘以1.25;若转换为热力学温标,则使用公式K=1.25×°R+273.15。
7. 罗氏温标,以丹麦天文学家奥勒·罗默命名,他于1701年提出这一温标。最初,零度设在盐水的冰点,水的沸点定为60度。后来,罗默发现纯水的冰点与盐水冰点间的距离约为整个刻度的八分之一,因此将零度定点改为纯水的冰点,作为7.5度整。
8. 凯氏温标,是一种量化温度的方法,对应的物理量是热力学温度,或称开氏度,符号为K,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之一;对应的单位是开尔文,符号为K。热力学温标由威廉·汤姆森,第一代开尔文男爵于1848年引入,是一个纯理论上的温标,与测温物质的属性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