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概述
(一)、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二)、太平天国运动;
(三)、新思想的萌发;
(四)、洋务运动;
(五)、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六)、甲午中日战争;
(七)、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
(一)、学法指导简介
1、注意加强对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概念的理解
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时期,这一过程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方面,中国在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被外国控制,国家主权大量丧失;另一方面,封建经济逐步瓦解,资本主义因素有一定程度发展,多种经济结构并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过程,就是上述两个内容不断延伸的过程。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形成了。在这60年间,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变,除了原有的自然经济,还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经济成分。通过上述知识归纳,可以加强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
2、注意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掌握分析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的一般规律
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应当注意学会从多角度加以分析和掌握。比如,可从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等方面,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太平天国兴起与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兴起与失败的原因、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原因、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兴起与失败的原因等等。
3、注意对比分析历史事件,提高比较思维能力
有比较才有鉴别。本单元可以进行对比的知识较多,在复习的过程中必须加以区分,逐渐提高自己的比较思维能力。比如,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的比较,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洋务派和顽固派思想主张的比较,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一成一败的原因的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以及《辛丑条约》的比较等等。
(二)、学法指导实例
1、《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分析与比较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颁布的政治纲领;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都由于当时的形势所迫,没有能够实行。从根本上看,前者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后者受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都不能真正实行。
首先,《天朝田亩制度》是以实行平均分配土地为核心,涉及有关政治、经济、文教、军事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革命纲领。它体现了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所以,它具有一定的革命性。然而,《天朝田亩制度》所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平均主义。因为农民是小生产者,其理想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生活,这种小生产决定了他们的觉悟是自私的,而平均主义可以满足他们的土地愿望。但是“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办法又超过了他们的觉悟,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这一制度又有极大的局限性,背离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方向。
其次,《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它明确提出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互利,与西方先进国家建立密切的外交关系,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向。但由于当时中国还不具备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这一主张没能得到实践。
再次,《资政新篇》主张用资本主义代替平均主义,比起《天朝田亩制度》是巨大的进步。二者在社会经济方面的主张是相互矛盾的,根本不可能同时推行,以往认为二者之间有着“脉络相承”、“相互补充”关系的观点,应该予以否定。比较分析此类历史概念,应注意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进行具体地、全面地分析,归纳指出其共同特征,发现说明其不同点。
2、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
(1)、发生背景:前者主要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后者主要是封建压迫和剥沉重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2)、领导力量:都是农民阶级。
(3)、斗争任务:前者主要是反对外国侵略势力;后者反封建反侵略,主要是反封建,要求推翻清朝统治。
(4)、斗争性质:前者为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后者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5)、组织形式:前者缺乏统一组织和领导而分散斗争,后者建立起统一的领导核心。
(6)、对外态度:都反对外国侵略,但前者盲目排外,后者主张平等往来。
(7)、结局和原因:都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而失败。
(8)、历史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了中国社会殖民地化的进程。
3、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一成一败的原因
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却仍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造成一成一败的原因包括:
(1)、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只是有了初步的发展,而在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有较大的发展,这就决定了进行资产阶级改革的物质力量和阶级力量有强弱之别。
(2)、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有利于倒幕力量的迅速壮大;中国封建专制统治长期延续,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利于维新力量的发展壮大。日本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力,终于推翻了幕府统治,而中国维新派未能掌握实权,因而只能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3)、明治天皇新政权建立后,大刀阔斧地实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而维新变法却没有涉及维新派的设议院、开国会、立宪法等政治主张,也没有触及到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4)、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中国维新变法之日正是西方列强共同瓜分中国之时,不可能让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