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专业代码为080501,本科层次,学制四年,属于工学类。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流体机械、能源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智能装置自动化、低温原理与技术、制冷原理、热工过程自动控制等课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热工、力学和机械科学为基础,运用计算机和控制技术,培养具备能源生产、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节能减排意识的高级科技人才。能从事工业、国防、民用等领域内的能源动力、人工环境、新能源研究开发、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应用管理等。
培养要求
学生需掌握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接受现代科学与工程训练,具备能源、热科学及动力系统基础理论、计算机及控制技术等现代工具的运用能力。需具备设备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应用管理所需的技术知识,能解决本专业领域的问题。还需具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具备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数学、物理、力学、材料、机械、热工、控制、电工电子等工程科学基础知识;
2. 具备能源动力系统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具有专业个人能力和专业素质,能设计与开发能源新产品和新系统,具备集成创新的能力;
3. 了解能源行业动态,熟悉高效利用技术的理论前沿与应用背景,坚持节能减排方针;
4. 具备在能源动力类企业初步工程实践经验,了解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及时应用新技术。
主干学科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核心知识领域包括热科学基本知识、工程设计基本知识、电工电子基本知识。示例课程有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燃烧基本原理与建模、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工程力学等。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工程训练、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主要实验有电工电子实验、热工实验(包括工程热力学实验、工程流体力学实验、传热学实验),能源与动力相关方向的专业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开设院校包括清华大学、华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