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特大教堂,又称圣彼得和圣南特保罗大教堂,是位于法国南特卢瓦河地区的一座罗马天主教哥特式建筑。该教堂始建于公元1434年,并直至1891年才完工。自1862年起,它被法国文化部列为法国著名文物。
2020年7月18日凌晨,南特大教堂遭受严重火灾,其中三处起火点最为引人关注。一处位于西端,是教堂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建于1621年,由雅克·吉拉代设计,虽遭摧毁,但对教堂的整体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处起火点在祭坛左侧,火势虽不大,但对教堂内部造成了损害。第三处起火点在祭坛右侧。法国派遣约100名消防员前往扑救,警方随后展开调查,怀疑这是一起纵火事件。一名39岁的教堂志愿者,来自卢旺达的难民,被拘留讯问,最终供认纵火,被控纵火罪。
大教堂的建筑历程反映了南特和布列塔尼在15至19世纪期间的商业繁荣。重建工作始于15世纪中叶,当时南特和布列塔尼公爵约翰五世的外交政策和对大型建筑项目的投资促进了教堂的建设。大教堂的奠基日是1434年4月14日,由布列塔尼和南特主教约翰五世主持。
建筑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西立面和塔湾以及教堂中殿的南过道和南拱廊得以建成。第二阶段,从1470年至1490年,中殿、北通道及其教堂被建造。第三阶段,1500年至1516年,安装了大西窗的玻璃,并完成了中殿南过道的东部海湾及其教堂的建设。第四阶段,1626至1630年,中殿高空拱顶完工,南边的建筑在1631年至1637年之间或之后的某个时间点完成。最后阶段,在1840年至1891年间,在圣菲利克斯·塞休特的指导下,完成了北半部的其余部分的建设。
不幸的是,大教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盟军轰炸,1972年1月28日,屋顶上的一场大火进一步破坏了教堂,但这些事件并未摧毁其作为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地位。